一、可信數據空間的內涵
可信數據空間是為數據跨組織流通和使用提供安全和信任機制的一種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它以分布式的形態,架構在現有的數據管理系統和網絡基礎上,通過共同的標準和認證等體系化的技術安排來確保數據受控、可信的流通和應用,解決數據要素提供方、使用方、服務方等主體間的安全與信任問題,進而支撐數據驅動的數字化轉型。
通俗地講,可信數據空間構建了一個“用后即焚”的數據流通和使用的空間,在空間中,數據使用完后會被強制刪除,從而避免數據被留存、不受控的復制、傳播和濫用。
工業互聯網是通過數據來實現人、機、物的全面連接,數據跨組織流通使用普遍存在。可信數據空間幫助工業互聯網提升安全和信任,助力更多跨組織協作場景落地。
二、可信數據空間的可信可控
可信數據空間的分布式架構是其可信的重要基礎。數據不會集中到一個中心平臺上,而是由數據持有方自行保管。只有當數據有必要提供給其他方使用時,才提供出去,并且帶上數字合約的限定來受控使用且“用后即焚”。分布式架構形式讓數據持有方更放心。
在可信數據空間中,數據的提供和使用由數據提供和使用雙方協商來確定,遵循和保障“最小必要”原則。雙方根據數據使用的場景可以多維度的定義數據“用法”,包括用哪些數據,用幾次,用多長時間,在哪個地點或機器上用,在哪個應用程序上用等。對“用法”的限定形成一個“數字合約”。可信數據空間保障數字合約的執行。使用方只能按數字合約的約束條件,在部署在自身數字化系統上的數據空間客戶端中對數據進行使用。使用完畢后,數據會按合約進行刪除,保障數據不被留存或被用于其他用途。
此外,可信數據空間還提供實名身份,保障參與者身份的可信;數據標記,來保障數據可溯源;日志存證,來忠實記錄數據進入空間、傳遞、使用到刪除的全流程日志。日志可用來解決使用糾紛、質量追溯、數據計量以及數據監管。
通過分布式架構及上述可信功能的組合,可信數據空間實現數據安全和信任的提升。
三、可信數據空間的應用與生態建設
2022年初,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和幾十家企業、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發起了可信數據空間生態鏈聯盟,發布了《可信數據空間架構白皮書1.0》。
生態鏈聯盟成員已開展多項典型場景的試驗驗證和行業應用。如多參與方聯合數據訓練建模應用、設計數據跨組織協作的知識產權保護、制造與質量數據跨組織高效傳遞使用等。此外,在數據交易和公共數據對外共享場景上,也在積極推進可信數據空間的應用。
標準方面,為了保障可信數據空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中國信通院和生態鏈伙伴已經在IEEE、ITU和國家標準方面立項和研制多項標準。
歡迎更多力量加入,共同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參與技術標準、測試床、行業應用和國際合作。
聯系人:
中國信通院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
工業大數據高級總監
趙志海
13825233551